愛心媽媽伴成長,紅色文化潤童心
覓紅色足跡,厚植家國情懷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婦聯組織愛心媽媽進校園活動
6月25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雙堆集鎮的愛心媽媽們走進雙堆集第二小學,講黨史、樹理想、話未來、開心智,開展豐富多彩的“情暖童心·相伴成長”關愛活動。
提及雙堆集鎮,可能很多人都會想起雙堆集戰役。1948年深秋,國民黨軍黃百韜兵團在碾莊地區陷入困境,迫使蔣介石動用其嫡系精銳部隊——黃維所率的第12機械化兵團前去解圍。解放軍中野、華野并肩作戰,經過23天的戰斗,在當時淮北市宿懷縣雙堆集地區殲滅了這支裝備精良的國軍主力兵團。雙堆集戰役是淮海戰役中最慘烈的一戰,也是淮海戰役至為關鍵的一戰。
此次開展的愛心媽媽紅色教育進校園活動,便在“講”字上下功夫,愛心媽媽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雙堆集戰役,還通過互動的方式將孩子們帶入其中,以新視角了解黨的光輝歷程,讓孩子們在重溫歷史的過程中,獲得砥礪前行的力量。
紅色教育進校園活動只是濉溪縣婦聯精心打造的愛心媽媽系列紅色課堂中的部分內容,紅色課堂還經常組織孩子們走出去,讓孩子們在紅色教育研學游中,聆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的文昌宮,是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1948年11月,中央軍委指示在文昌宮成立了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位同志組成的淮海戰役總前委,總前委曾在文昌宮多次召開軍事會議以及后勤保障工作會議。
為了追尋紅色足跡,5月26日,濉溪縣臨渙鎮愛心媽媽王穎、李婉春與結對兒童一起走進文昌宮,開展紅色教育研學游。孩子們戴著紅領巾,莊嚴地佇立在五位偉人雕像面前,聽愛心媽媽講故事。通過愛心媽媽的細致講解,孩子們被“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的紅色精神所震撼,深切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對烈士們不怕犧牲、英勇抗敵的精神肅然起敬。活動結束時,孩子們紛紛表示今后將倍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淮北市濉溪縣婦聯主席賈維維說,她們會繼續用好紅色資源,將愛心媽媽與紅色教育相融合,讓孩子們在紅色氛圍中感悟紅色文化力量,厚植家國情懷。
如果說綠水青山是大自然的饋贈,那么紅色資源就是革命先輩留下來的精神甘泉。
“七一”來臨之際,各地婦聯依托紅色資源,組織愛心媽媽進校園活動,講黨史,話未來,感悟紅色文化的偉大力量。她們帶著孩子們走進“紅色地標”,聆聽革命故事,讓紅色文化薪火相傳……
紅色羅云,筑夢童心向黨
形式多樣的紅色研學活動,讓孩子厚植家國情懷
“我是涪陵區羅云鎮老龍洞村的一名留守兒童。我很少有機會參觀博物館,更別提聽講解了。這次和愛心媽媽一起參觀涪陵黨史館,我倍感珍惜。通過講解員姐姐的解說,我知道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羅云建立了涪陵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1930年又在這里成立了四川紅軍第二路游擊隊。我為家鄉感到自豪。”這是留守兒童小雨參觀涪陵黨史館之后,寫下的感言。
為了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紅色的種子,引導他們厚植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情感,不久前,重慶市涪陵區羅云鎮老龍洞村婦聯組織全村留守兒童與結對的愛心媽媽們一起,走進涪陵黨史館,了解家鄉紅色歷史。
在“百年風華、紅色涪陵”黨史展廳,講解員講述了當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組建的四川紅軍第二路游擊隊從羅云出發,以涪陵、豐都、武隆、石柱為根據地,參加百余次戰斗的故事。留守兒童小陽聽了十分感動,她問愛心媽媽:“他們明知死亡可能就在前方,是如何抱著視死如歸的精神,沖上去與敵人戰斗的?”愛心媽媽溫柔地撫摸著小陽的頭:“孩子,這是一種對家鄉、人民的熱愛,以及對信仰的堅定。這種大無畏精神,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和傳承的寶貴財富。”孩子們認真地聽著,眼里泛起淚花。
“我們的愛心媽媽經常帶領留守兒童走出大山進行研學。”老龍洞村支部書記、村婦聯主席向仕花介紹。前不久,愛心媽媽們還帶孩子們參觀三峽博物館,觀賞白鶴梁水下碑林,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
向仕花介紹,她作為愛心媽媽,結對幫扶了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的父親去世,母親是精神病患者;另一個是事實孤兒。她定期走訪,為他們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并提供經濟支持和心理幫助,還在學校需要時當臨時家長。如今,一個孩子已經到城里讀中學,成績不錯,另一個也在向仕花的引導下努力學習。
老龍洞村的關愛服務活動,只是涪陵區關愛服務留守兒童工作的縮影。近年來,涪陵區婦聯建立以村居婦聯干部和執委為主體的愛心媽媽工作隊伍,實現對全區困境兒童和特殊困難的留守兒童“一對一”幫扶結對。2023年,在全區27個鎮街、432個村社成立家教志愿者隊伍,并啟動“薪火計劃”,對愛心媽媽和家庭教育講師進行培訓。2024年,區婦聯還將把愛心媽媽納入相應轄區隊伍,深入推進“薪火計劃”,為愛心媽媽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