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讓“詩和遠方”流入無聲世界
以詩詞為橋梁,陳燕把失聰?shù)暮⒆訋С鲫庼玻迷姷恼Z言和意境讓學生感受“詩與遠方”,收獲知識,也收獲自信。
陳燕:江蘇南京市聾人學校語文特教老師,入選中國好人榜“敬業(yè)奉獻”好人, 《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優(yōu)秀選手”
相較“老師”這個身份,陳燕與學生更像朋友:學生寫了萬字小說,她說“我要當你的忠實讀者”;學生學有所成,她說“優(yōu)秀無處躲藏”;學生跟家長賭氣后主動認錯,她說“你長大了,懂事了”……她的話總是那么溫暖,她自己也經(jīng)常被學生溫暖。一次,陳燕正在辦公室備課,門外忽然閃出一個女孩,手捧鮮花,笑意盈盈。她愣了3秒,隨即便和女孩擁抱在一起:“徐夢涵,怎么是你?”徐夢涵是她的學生,2019年考入天津理工大學。作為優(yōu)秀畢業(yè)生,她被請回母校做招生宣講,調(diào)皮的學生想給老師一個驚喜,就來了個“突然襲擊”。
用溫柔融“冰”
原來小姑娘3歲時因車禍失聰,父母不想讓她被看作“異類”,便送她到普通學校讀書。有次在上體育課時,她因聽不到老師的口令做錯了動作,但老師并不知道她是聽障生,就以為她故意搗亂,罰她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重做……那成了小姑娘的校園夢魘。陳燕心疼這個受傷的孩子,希望她走出陰霾,找回快樂和陽光。
看似沉默的徐夢涵其實很內(nèi)秀,喜歡用文字袒露心聲。陳燕就鼓勵她寫日記,用文字記錄生活。寫日記不僅可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老師也可以通過批改日記,與學生建立一種聯(lián)系。從日記中陳燕看出,徐夢涵性情雅致,人很文藝,就讓她擔任班里的文藝委員,還請舞蹈老師教她跳舞。有了上臺演出的機會,又有老師的關(guān)注,徐夢涵自信起來,日記也越寫越好。為促進寫作,陳燕給她買了很多書,書里夾有漂亮的便箋,她會用便箋和老師討論書中某個詞的意思,甚至用便箋和老師分享自己的“小心思”。當時正在熱映一部電影,叫《你好,之華》,徐夢涵悄悄邀請老師,“周末可以一起去看電影嗎”?
師生成了朋友,這份友誼更是徐夢涵堅持閱讀和寫作的力量。2018年,徐夢涵參加江蘇省普通高中作文大賽獲二等獎,她的參賽作文題目為《騎行者》:“每每踏上前方的路,總有一盞燈為你照亮前行……”徐夢涵也成了第一位在普通高中作文大賽中獲獎的聽障生。
變詩境為情境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是《琵琶行》中的詩句,形容琵琶的聲音像珍珠一樣落在玉盤上。但聲音對聽障生而言是天然“盲區(qū)”,無論怎么演繹,學生都“聽”得一臉茫然。于是,陳燕請來學校的音樂老師,穿上漢服,抱起琵琶,現(xiàn)場為學生演奏——變詩境為情境。學生盯著老師忽而快、忽而慢的指法,明白了什么叫“輕攏慢捻抹復挑”,通過觀察指尖動作來感受音樂節(jié)奏,進而體驗情感變化,完成對詩句的理解。
用詩詞點亮人生
就這樣,陳燕把學生帶入了古詩詞的世界。學生們都愛看《中國詩詞大會》,也想當一回選手,學校就邀請江蘇電視臺《我愛古詩詞》欄目組進校園,舉辦了一場校園版“詩詞大會”。陳燕擔任主持人,選手分成兩隊,互相打擂,雖是一場無聲賽事,但同學們玩得很開心。賽后有學生建議:“老師,我們覺得您可以參加真正的詩詞大會!”陳燕當下允諾:“好,如果我可以,你們一定也可以!”
說到做到!陳燕開始緊鑼密鼓地備戰(zhàn),憑借扎實的古詩詞功底,一路過關(guān)斬將,成為2021年《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百人團選手。當時有道題目是用詩詞元素為湖筆取名,想到蔣捷的《虞美人·聽雨》,陳燕迅速給出答案:聽雨。面對鏡頭,她談起了自己的學生:“人生無處不風雨,人生無處不修行,就像我的學生,雖然身處無聲的世界,卻無懼人生風雨,堅信詩和遠方……”
看到老師真的登上了央視,學生們學詩詞的勁頭更大了,課間都玩起了“飛花令”。2022年,陳燕重返《中國詩詞大會》——這次她要帶學生圓夢。學生王逸玘曾在校園詩詞大會上表現(xiàn)搶眼,如今在央視登臺亮相,她用鏗鏘有力的手語和不甚清晰的口語朗誦李白的《將進酒》,那種自信、堅定和不屈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事后導演告訴陳燕:誦讀6分鐘,一鏡到底,后臺監(jiān)視器里,大家都在流淚……
詩詞是有力量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是獨步操場時的淡淡愁緒;“起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這是對家人的深切思念……看到學生用詩詞表達情感,能自然地與人相處,且不再糾結(jié)自己的聽障問題,不再自卑,陳燕心里“又酸又暖”。她告訴記者:“中國是詩的國度,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詩韻,詩是中國人心中最美的月光。相信不止我一個人因詩看到了生命的奇跡,走進了生活更廣闊的領(lǐng)域。詩詞是我的專業(yè)、我的愛好,也是我的人生底色,我愿把這些傳遞給我的學生們,和他們一起獲得全新的生命體驗與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陳燕看來,用手語解讀中華經(jīng)典古詩詞,不僅能汲取知識,更能彰顯文化自信,無論“仰天大笑出門去”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都是對生命的激勵,陳燕經(jīng)常告訴學生:“不要‘手心向上’,要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回饋社會,變‘需要’為‘被需要’。”
不知不覺間,陳燕已陪孩子們走過了11個年頭,驀然回首,她發(fā)現(xiàn)孩子們是如此懂事、可愛,“他們用自己的進步給了我莫大安慰,讓我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加踏實、堅定。未來我們會繼續(xù)并肩前行,共同用詩詞點亮人生”。